酸碱度(pH值)是影响山东固体增白剂性能的关键因素,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化学稳定性、溶解性、纤维亲和力及分子结构变化等方面,不同类型山东固体增白剂对pH值的敏感度存在差异。
一、离子型固体增白剂的吸光度变化
离子型固体增白剂(如阳离子型、阴离子型)的吸光度受pH值影响显著。阳离子型固体增白剂在pH≥9的碱性环境中,吸光度明显下降,导致增白效果减弱;阴离子型固体增白剂在酸性条件(pH<6)下,吸光度急剧下降,甚至完全丧失增白能力。例如,山东固体增白剂CXT用于棉织物时,pH=6以下白度随pH值加大而提升,6~9之间白度稳定,pH>9时白度下降。
二、分子结构稳定性与纤维亲和力
pH值变化可能引发山东固体增白剂分子结构改变,影响其与纤维的结合能力。二苯乙烯-均三嗪型固体增白剂因刚性共轭体系易团聚,在过酸或过碱环境中会从纤维表面脱落,导致耐光牢度降低。此外,强碱性条件可能破坏增白剂分子中的—CN基团,使其与纤维的直接性下降,白度降低。
三、应用场景中的pH控制策略
不同基材对pH值的要求不同。例如,分散型固体增白剂处理涤棉织物时,pH值需控制在3.0~10.0以维持白度,pH>10.0会导致白度下降;纸浆增白时,pH值在6~9范围内白度随pH值增加而提升,pH<5.0时增白效果显著减弱。实际应用中,常通过添加醋酸-醋酸钠缓冲液调节pH值,确保山东固体增白剂稳定发挥。

鲁公网安备37068502000170